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

會長週記 第七篇 Why Nccutival? 政大節。

大家好,我是學生會長 歷史三 林家興
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「政大節是什麼?」

  這個疑問尚迴盪在許多政大人的心裡,甚至有人以為是指包種茶節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NO!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【政大節】
  是政大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。為了紀念民國三十八年國共內戰中投筆從戎
  而犧牲的學長,民國七十一年12月20日學生代聯會舉辦了一系列紀念儀式死與記者會
  並決議山上樹立起精神堡壘,成為政大人親愛精誠為國奉獻的精神象徵。
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【政大節】
是本屆會長林家興在競選時所提出的主打政見「認同」中所構思的主軸活動,
  希望紀念政大歷史,再造政大精神。而這個概念的起源,來自於去年年尾板上一句
  推文:「明明政大就有政大節,為什麼學生會不做?」

  身為歷史系的學生,本著「上窮碧落下黃泉,動手動腳找資料」的精神查詢了校史
  以及走訪精神堡壘等地,才發現了這段政大人可歌可泣的歷史,但我覺得對比現在
  看到的政大,卻給我許多的違和感。

  當年選定這裡作為我的目標,以我的學歷來說是非常不可能的事,但由於對政大充
  滿憧憬,我非常努力,如願地考上了政大。但當我踏進這裡,周遭感受到的氣氛不是
  與我同樣歡欣鼓舞、慶幸自己能考上政大的同學,卻是一片沉鬱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好煩噢,差幾分就可以上台大了」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我覺得政大太偏僻,格局太小,大家都把自己鎖在這裡。」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我只是數學差了一點不然我其他分數也比台大的高」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真的!好討厭哦,又得拼一次轉學考」

  哀鴻遍野讓我有些錯愕,讓我覺得自己有點蠢
  原來我是某種少數派──那種少數會慶幸自己考上政大的人。

  台灣的學生與父母心裡眼裡都似乎只有台大,有如成王敗寇般的人生標準
  台灣的教育資源的國家戰略也只獨厚台大,其他學校只能努力找出自己的特色
這裡無意戰學校、也無意討論台灣高教的發展,那留到12/18~19我們和
  台大以及其他學校合辦的高等教育論壇再說吧,讓我們回到政大節。

  國中時曾經在網路上看過「熱水無限好」一文,是歷史系的神人學長K所寫。
  道出了許多政大的亂象與行政風氣,那是我第一次認識政大。

  政大固然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與光榮傳統的高等學府,也出產過許多黨政商學界的
  領袖與優秀人才。但那是因為時代與環境的驅使,使得政大的存在有意義。

  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後,展開了長達四十年的黨國威權時代。在此種時空背景下,
  政大身為中國國民黨的黨校,自然有著許多的資源與環境來培養人才。政大是研究
  大陸(當時稱為匪區)的中心,也有許多真正意欲為國家社會奉獻的學子投身政大準備
  踏上從政之路。在當時,整個國家充滿一種精神與動力,那就是

          「我們要復國、我們要復興、我們敢吃苦、我們要報效國家。」

  當年能進入政大,基本上確保了你從政或公職的光明坦途,縱觀台灣的政法商產官學
  媒體教育各界,學長姐的確也開花結果,個個位居一流領袖地位,讓我們倍感驕傲。

  但解嚴後,當年的時空背景已不復存在,政大的黨校光環不僅是一種特色,有些時候
  甚至更成為一種原罪,讓政大成為政治與歷史清算鬥爭的犧牲品。
二十一世紀的政大,延續了人文社會的特色與一流的口碑,在大學考試當中的排名
  尚能維持前矛地位。但政大的校風與核心價值,已漸漸失落。

  總是聽到許多同學抱怨政大的許多事情:行政態度、狗后、宿舍、熱水、硬體設施、
  公車、佔位、大便俠、不尊重他人、外國人、機車位,我們甚至有個G板來講這一切的
  事情,似乎看不到一種動力與環境是驅使政大人能夠變好或以之為傲的。

  曾經有一次印象很深刻,在季陶樓下課聽到前面兩個女生說話(她們講得有點大聲
  我絕對不是偷聽噢噢噢)。應該是剛上完台灣戰後人權史之類的,談到
  四六事件 http://0rz.tw/fNVLK 


    「欸為什麼政大都沒有抗爭啊,都只有台大與師大有這種學運的東西~」
    「沒辦法啊誰叫我們是黨校~黨校!!!~~」

     有點半開玩笑的語氣,有點旁若無人的大聲

     讓我有點刺痛。

  在台灣社會爭論國家認同、台灣是什麼?的同時,中華民國的表面化、模糊化
  也連帶造成政大的地位變得尷尬,因為政大的歷史曾經一直都和中國國民黨與中華民國
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我們處在脫離舊時代與尋找新方向的中繼點,

  知往鑑來是句老掉牙的話,但如果要邁向未來,總是得去看看歷史的脈絡
  老毛為何能將我們偉大的的首任校長趕到台灣,因為他將《資治通鑑》看了
  整整十九遍。雖然此題不是唯一解,我也不怎麼喜歡老毛,但我敬佩一個看重
  歷史的人。儘管他也摧毀了許多歷史。

  現在的學生進入政大,大部份人似乎沒有太多理想,只是將政大當成一個不錯的
  工作與研究所跳板,對於政大自身的事情,無力也無意願去思考太多,遑論做出行動。

  常聽人說:「學校總是把政大的學生當成過客。」
  我倒覺得,是學生自己的心態決定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過客。

  就像一個人的名譽,只有他自己的行為能夠影響自己,
  別人的評論與詆毀是無法影響分毫的,而餘下,全是推托敷衍之詞。


  政大的過去,我們應該要去看看,檢視它的脈絡,
  如同龍應台女士在談《野火集》中談史學所提到的一段話:
「如果不認識它的過去,你如何理解它的現在到底代表什麼意義?不理解它的現在,
  又何從判斷它的未來?不認識過去,不理解現在,不能判斷未來──」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我們政大又該如何走下去?


  政大的現在又是什麼呢?

  原本我試圖去透過政大節凝聚出一種大家對政大的共同意識。但在籌備的過程中
  我突然體會到:每個人對政大的想法一定都是不一樣的!每個人在政大的課表與
  學分不同、(儘管有人學分很多卻都沒來上課)
  參與社團不同、(學術藝術聯誼體適服務自治校外)
  生活形態不同、(宅宿舍宅圖書館宅學生會辦…嗯…好像都是宅= =”)
  愛好的餐廳不同、(雖然大家對餐廳的感想可能都是一樣的)
  出沒的區域不同(很多地方我到現在都還沒去過)
  居住海拔不同。(山上的學生才是頂大的學生,山頂上。)

  學校的用心與同學的創意,讓政大揮發出一種多元豐富的色彩。
  近年來的著名校友,也不再僅限於文法商政,
  出現了許多音樂界與文藝界的明日之星。
而政大的未來,應該由我們這群解嚴後出生的新一代來思考出新方向
  也許環境不是很好,但現在的不關心與冷漠只會不斷地傳遞給學弟妹
  我相信大家都希望以自己的學校為榮,是吧!

  校方所推動的大學城計劃正逐漸成形,二十年後,政大會變得和現在完全不一樣
  學校總是喜歡說我們是「東方哈佛」,也許是想給我們一點期許
  但我卻覺得我們更像哈佛之於耶魯的耶魯、牛劍中的劍橋,如同我們之於台大。

  找到自己的特色才有機會存活下來,與被人記得。

  希望各位政大人能夠透過學生會所辦的政大節,開始思考自己與政大之間的連結。
  政大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代表著什麼?
  從政大畢業之後,我們是因為什麼事情而一起因為身為政大人感到驕傲?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2/1~24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【政大節】,開跑!
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過去

12/1     校友演講(一):知名音樂製作人陳子鴻(1830 綜院三樓演講廳)
12/2     校友演講(二):職場、行銷達人吳睿穎(1830 綜院三樓演講廳)
12/6 -10 校史展覽@ 行大前
         集字遊戲@ 各棟建築
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現在

12/12-20 留言牆 @ 行大前 (是仿BBS的哦哦)
12/15-17 許願池 @ 噴水池大改造!!!!!!
12/20    政大之夜 @ 藝中大禮堂
         CAST:陳綺貞/TizzyBac/南瓜妮歌迷俱樂部/SugarPill/柯泯薰/熱
               舞社/魔術社/啦啦隊

        購票請洽學生會:))))) 12/3以前都在麥側有攤位!!欲購從速!

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未來


12/21 大學城計畫展覽+ 留言牆 @行大前

      除了使學生更了解學校在做些什麼規畫,
      亦可同時發表自己對此些計畫的意見唷!!!
      (快來看學校畫了什麼大餅!!)

詳細活動資訊將陸續公布、更新於FB社團-『政大節』系列活動
 http://0rz.tw/uHyzz


           在此也特別感謝活動部長邵邵與全體活動部員,
           是妳與大家將我關於政大節小小的想望實現:)

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第十一屆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會長 林家興 敬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